2015年的寒假,注定会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假期。
从上学开始,每年的寒暑长假都会是我们内心的期待,那时的想法是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享受一份自由的时光,当然,那时的假期生活,除了完成学校留的作业之外就是吃喝玩乐一类的了。到大学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首先,大学里很少在假期给学生布置大量硬性的作业,或者干脆就没有作业。其次,步入大学的阶段后,自己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所关注的不再局限于仅仅完成传统的学业任务,而是更关注自身全面的发展,以及作为一个社会人所要承担的某些责任。
这次赶上了学校的60周年校庆,因时推出的寻访老校友的活动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实践机会。我们就是在上述心态的影响下接受并开始这次的寻访任务的。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且不说我们作为华科的学子理应为母校做出一些贡献,就我们个人而言,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们第一次与家乡郑州的校友会取得了联系,寻找寻访对象的工作也是在校友会内部展开的,与家乡的校友们紧密联系的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这次寻访活动,我们的联系人就是一位毕业于华科法学院的前辈,他给予了我们热情的帮助,真切的让我们感到了校友之间的温情。托他的福,我们成功的联系上了两位校友。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毕业,现为郑州市百万保障房工程主管的周忠敏前辈,以及同济医学院03级硕士,现在河南省卫生厅疾控处工作的徐淑雷前辈。
这次的采访,两个校友的心态、处事方法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徐淑雷前辈,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注重精神上的安静平和,在幸福美满的家园,守护心灵的纯粹和善良;周忠敏前辈,为着家人,为着自己的心,不断地学习、进步、攀登,开拓着专业领域的新航道。两位前辈在他们各自的世界,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前者祥和美满,享受着生活的舒适和平静;后者登上巅峰,承载着包绕在荣誉和成就的光环中的耀眼的光芒。
其实,每种生活都是内心的体现。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全在于心态,心里想做,那便是最好的动力。而性格,又是决定心态的关键因素。爱静的人,如徐前辈,会更容易满足于细节沁出的温暖,于是,在这样心态的影响下,他便会努力维护着身边的美好;爱动的人,如周前辈,喜欢冒险,喜欢攀登,于是不断鼓劲要去体验更高一层的风景。
通过对几位老校友的采访,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生的感悟。比照他们的人生轨迹,我想我们会更清晰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让我们惊喜的是,虽然已离校多年,很多老校友对学校依然怀着炽热的感情,对我们表达了很多对学校的感谢和祝福,虽然他们中有的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华科的“烙颖已深深地镌刻在他们身上。一位老校友跟我们说,每当他看到有人“非议”学校时,都会不顾风度的上前跟那人理论,他们对学校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此次的寻访活动,就我们自身而言,感触最大的有两点,一是团队合作的默契,一是灵活应变、百折不挠的勇气。我们的寻访并非始终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因为沟通不力和其他一些原因,一位我们很想采访的老校友最终拒绝了我们的要求,我们也曾经沮丧过焦虑过。再比如,由于要采访的校友们工作比较忙,我们的采访时间也是一调再调,不得不对寻访的时间安排做出精细的规划。这些给我们的寻访活动增添了一层挑战性和趣味性,不过也因此,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社会也有了更深的感触,这些,都是我们寻访的收获,而且是从书本中难以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