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中国
  • 企业动态
  • 网络营销
  • 展会信息
  • 人物专访
  • 财经日历
  • 科技前沿
  • 健康知识
  • 130上市公司融资盛宴闯关2274亿

      在银根紧缩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们正前赴后继地奔向融资的“绿色通道”——公司债。

    2011年10月18日,万丰奥威(10.19,-0.31,-2.95%)(002085.SZ)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发行不超过6.5亿元公司债”的议案,发行期限为5年期。

    万丰奥威只是发债大军当中的一员。Wind资讯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130家上市公司董事会提出发行公司债的预案,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值得关注的是,这130家上市公司提出的公司债的预案累计融资额高达2274亿元。

    但在上市公司们天量的融资需求面前,公司债市场已经悄然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例如,整个公司债市场资金趋紧,上市公司开始频频缩减发债规模,承销券商也不时陷入“包销门”的窘境,更重要的是,由于发债主体骤增,整个公司债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公司债甚至令人有“滥竽充数”之感。

    债券市场资金面趋紧

    自证监会开设公司债的“绿色通道”后,上港集团(2.99,0.00,0.00%)(600018.SH)有幸夺得头筹。

    在万众瞩目当中,上港集团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公司债的发售。2011年2月18日,上港集团董事会提出“发行不超过80亿元公司债”的预案,紧接着在3月8日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报证监会发审委核环节超乎想象的顺利,3月17日证监会发审委通过发债审请,3月23日上港集团拿到批文,紧接着在4月7日,上港集团一期50亿元公司债上市,7月12日二期30亿元公司债上市,整个融资过程堪称一气呵成。

    在上港集团之后,大唐发电(4.43,0.04,0.91%)(601991.SH)、冀中能源(000937.SZ)等25家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的申请顺利过会,它们与上港集团有一个共同点,即公司债的最终发行规模都达到了证监会批准的上限。

    但分水岭很快出现,从凌钢股份(6.38,-0.06,-0.93%)(600231.SH)开始,部分上市公司开始陆续削减公司债的发行规模。

    2011年7月23日,凌钢股份收到的证监会批文为“发行不超过15亿元的公司债”,但在实际发售过程当中凌钢股份将发债规模略微下调,最终的公司债发行规模定格在了14.8亿元。

    在此之后,有接近半数的上市公司开始下调发债规模。它们是三钢闽光(8.05,-0.21,-2.54%)(002110.SZ)、建投能源(3.93,0.00,0.00%)(000600.SZ)、中孚实业(7.50,-0.08,-1.06%)(600595.SH)、冀东水泥(15.70,-0.21,-1.32%)(000401.SZ)、综艺股份(15.70,-0.40,-2.48%)(600770.SH)、八一钢铁(9.00,-0.05,-0.55%)(600581.SH)、东莞控股(4.78,-0.03,-0.62%)(000828.SZ)7家上市公司。

    综艺股份无疑是发债规模缩水最严重的,它由“不超过15亿元”的发债规模变更为7亿元,缩水幅度超过50%。综艺股份证券代表刑雨梅称,最终确定7亿元的发债规模一方面是因为“债券市场资金面偏紧”,但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公司的自身情况量身打造。

    公司债市场资金面偏紧的另一个信号是,网上发售遇冷。

    与星湖科技(7.24,-0.29,-3.85%)(600866.SH)、南海发展(9.65,0.08,0.84%)(600323.SH) 仅选择网下面对机构投资者发售不同,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选择的是“网上面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和网下面向机构投资者协议发行相结合”的方式,但出乎众多上市公司的预料,网上认购显得异常冷清。

    以天威保变(12.85,-0.90,-6.55%)(600550.SH)为例,公司最初预设的发行量是网上10%,网下

    90%,但最终网上认购量仅仅占总量的0.65%。而与天威保变有相同遭遇的还有湘电股份(9.77,-0.13,-1.31%)(600416.SH)、柳工(15.08,-0.26,-1.69%)(000528.SZ)、正泰电器(14.12,-1.06,-6.98%)(601877.SH)等一大批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最后只有将网上部分回拨至网下发售。

    “社会公众投资者对公司债的关注较少,现在发行公司债的上市公司多了,但愿意认购公司债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只并没有明显增长,因而平摊到每家上市公司身上的网上认购资金就少了。”深市一家上市公司董秘说道。

    券商遭遇“包销门”

    不管公司债市场资金面如何偏紧,A股市场的铁律是,只要上市公司启动公司债的发行,绝不会出现发行失败的情况。

    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公司债全部是由券商余额包销。

    一位操刀过公司债项目的投行人士表示,“余额包销”是券商承销公司债的市场惯例,不过,上市公司发售公司债过程当中一旦出现券商被迫接手债券,那么券商收取的发行费用肯定要比正常代销的费率高一些。

    Wind资讯显示,今来以来,国泰君安(微博)、东方证券、财通证券、光大证券(12.27,-0.09,-0.73%)(601788.SH)、广发证券(30.72,-0.18,-0.58%)(微博)(000776.SZ)、国信证券、红塔证券、平安证券(微博)、中信证券(11.28,-0.04,-0.35%)(600030.SH)、中信建投、瑞银证券、长江证券(9.09,-0.26,-2.78%)(微博)(000783.SZ)、兴业证券(11.80,-0.07,-0.59%)(微博)(601377.SH)、西南证券(10.63,-0.21,-1.94%)(微博)(600369.SH)、招商证券(11.52,0.03,0.26%)(微博)(600999.SH)、中金公司、中银国际17家券商已经成功分享了974.2亿元的公司债盛宴。

    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券商曝出过“陷入公司债包销”的窘境。

    一位浸淫资本市场多年的人士表示,一方面,由于公司债的持有人无需对外披露,另一方面,券商本身也不想让潜在客户质疑自己的承销能力,两方面因素叠加致使外界一直无从得知公司债出现“余额包销”的具体情况。

    但有迹象表明,广发证券(000776.SZ)在今年遭遇了公司债的“包销门”。

    Wind资讯显示,今年以来,广发证券作为主承销商,操刀过士兰微(10.70,-0.08,-0.74%)(600460.SH)、中孚实业(600595.SH)、康美药业(13.51,0.01,0.07%)(600585.SH)、海南航空(5.70,-0.03,-0.52%)(600221.SH)、国脉科技(5.50,-0.05,-0.90%)(002093.SZ)、东莞控股的公司债。而在承销这6家公司债的过程当中,广发证券对海南航空公司债印象深刻。

    130上市公司融资盛宴闯关2274亿〗发布于〔

    行业中国

    分页: 1 2
    本文:130上市公司融资盛宴闯关2274亿
    地址:http://www.wanyebao.com/hangye/2601.html
    Sitemap: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