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中国
  • 企业动态
  • 网络营销
  • 展会信息
  • 人物专访
  • 财经日历
  • 科技前沿
  • 健康知识
  • 我国财政政策应有所作为 货币政策不宜放松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1%,众多专家大半年来一直悬着的心终于稍显踏实。因为物价涨幅已连续两月回落,很可能意味着通胀下行的趋势正在形成。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物价出现向下走势有两大因素:一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二是翘尾因素快速消退。但他指出,虽然物价走势拐点已经出现了,后期将高位趋稳、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

    CPI拐点或形成

    10月14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宏观经济数据,中国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1%,环比上涨0.5%。9月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4%,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9%。

    显然这一结果好于市场预期,之前市场曾预测9月CPI同比增幅会回升至6.3%,6.1%的数据较8月的6.2%再度回落。虽然较物价明显回落还有距离,但物价涨幅连续两月回落,则可能意味着通胀下行的趋势正在形成。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今年9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5%。粮食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 0.3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8.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86%(其中,猪肉价格上涨43.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24%);鸡蛋价格上涨14.2%,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2%。

    中国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5%,环比持平。

    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均为连续两个月回落,同时,CPI同比涨幅回落至4个月以来最低,PPI同比涨幅也降至今年以来最低。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目前整体通胀水平仍处高位,但通胀高点已经过去,10月份以后物价水平有望出现明显回落。

    此前市场最为担心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恶化而明显缓解。数据显示,跟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9月大跌逾13%。

    专家认为,一方面是食品价格的趋稳和翘尾效应的减弱;另一方面,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也舒缓了我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为物价下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过,尽管通胀拐点已基本确立,但仍不能放松警惕。从数据来看,9月CPI同比涨幅回落幅度并不明显,且9月环比涨幅为0.5%,较8月份的0.3%有所扩大。野村证券认为,这显示通胀压力仍然很高,因为总体CPI通胀率仍高于6%,而且月环比通胀率尚未回落。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早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胀在中国可能有韧性,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之内我们可能回不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那段时间的2%左右通胀的水平了,3%~5%的温和通胀,可能会持续出现。

    李稻葵同时表示,中国CPI的拐点基本上已经出现,从8月份开始,到明年的上半年,如果不出重大意外,如果国际市场不会大折腾的话,整体物价水平按同比将不断下降,这个格局基本上已经形成。

    对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李稻葵称很难预计。因为国际市场因素复杂,9月、10月不断波动。"需要走一步看一步,很难讲。任何之前设定的动作,设定的程式、程序,可能都需要不断调整。"
     

    我国财政政策应有所作为 货币政策不宜放松〗发布于〔

    行业中国

    分页: 1 2
    本文:我国财政政策应有所作为 货币政策不宜放松
    地址:http://www.wanyebao.com/hangye/1859.html
    Sitemap: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