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看来,股权激励计划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发动机,因此,部分上市公司纷纷推出这一所谓的“金手铐”。但是,在如今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有的公司股价已经跌破其激励的行权价,以致不得不终止激励方案的实施。今年以来,已有11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放弃股权激励,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每日经济新闻》同部分业内人士一起寻找答案。
曾经的创业板“超募王”神州泰岳(300002,收盘价28.06元),在国庆长假前向市场投下一枚“炸弹”。公司原本于一年前敲定且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相应授予登记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在今年9月30日宣布终止实施。
神州泰岳股价的低迷走势,也由此愈发难见起色。而《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发现,大盘暴跌引发股权激励破产潮重现,年初至今中小板和创业板已有11家公司叫停股权激励,占最近一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小公司的比重超过10%。
神州泰岳无奈取消“金手铐”
2010年8月5日向市场公告股权激励草案的时候,大概连神州泰岳自己都没有想到,该方案竟在一年后黯然退场。
在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中,神州泰岳拥有耀眼的光环,背靠中国移动这颗大树、手握中国移动飞信的运营维护业务,公司上市前业绩快速增长;公司也因此赢得资金的青睐,68.8倍的发行市盈率在上述28家公司中居第三位,并且还以13.30亿元的超募资金成为当批公司中的超募王。
上市后公司“风采”依旧,上市首日收盘价即突破百元大关,之后在高送转、大笔分红刺激下,二级市场股价一度冲高至200元/股,到2010年4月创下237.99元的历史最高价。除权后股价一度下跌,去年年中神州泰岳俨然走出填权行情,在一个多月时间内股价由50元附近反弹至70元以上。
趁着这股势头,去年8月5日神州泰岳正式推出股权激励草案,60.31元的行权价为草案公告前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行权价敲定为高位市价,神州泰岳此举令市场一片叫好。
然而,在这之后飞信业务增长放缓、中国移动内部业务架构调整,让神州泰岳的光环逐渐褪去。加之今年行情走弱公司股价愈发低迷,年中创下25.40元的新低;尽管公司已在今年5月完成首批期权的授予登记,但二级市场价格已令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不具备可操作性。至9月30日这份公告发布前,泰岳股权报收于27元,已较行权价(除权后)折价46%。
股权激励破产潮再现
事实上,今年叫停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不止神州泰岳一家。《每日经济新闻》统计发现,创业板和中小板内今年共有11家公司主动取消或撤回了股权激励,其中计有双林股份(300100,收盘价17.10元)、宁波GQY(300076,收盘价15.46元)、中能电气(300062,收盘价12.15元)、神州泰岳4家创业板公司,另外则是东山精密(002384,收盘价30.22元)、齐星铁塔(002359,收盘价12.09元)、九阳股份(002242,收盘价9.20元)、中原内配(002448,收盘价29.50元)、理工监测(002322,收盘价46.76元)、德豪润达(002005,收盘价15.38元)以及广州国光(002045,收盘价7.62元)7家中小板公司。
这样的规模已逼近2008年时的水平。Wind资讯数据显示,启动股权激励计划后又叫停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2008年有13家,2009年有6家,2010年只有远望谷(002161,收盘价19.08元)一家。
由此看来,最近一年以来中小公司终止股权激励的举动愈发密集。2008年中小板上,除深圳惠程(002168,收盘价13.86元)于当年3月叫停股权激励计划外,其余12家均集中在8月后;2009年终止的6家中小公司中,半数在当年4月前提出,当时大盘点位刚刚回升至2008年8月时的水平。今年自广州国光在1月26日开启撤销激励计划大幕后,中小板内今年有31家公司新推股权激励,但年内撤销的就达到7家;创业板今年有22家新推激励计划,至今累计有45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但正式叫停的已有4家。
/影响/
“金手铐”成空中楼阁或成企业发展障碍
或许,股权激励被认为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发动机,股权激励在资本市场的逻辑可以简单总结为“管理层努力经营程度决定公司业绩->公司业绩决定股价->股价决定管理层报酬”。通常较高的行权条件常常还被认为是反映出公司对未来快速成长的强烈信心。
股权激励为何失效?
由于目前二级市场走势的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多家公司宣布取消股权激励,发动机纷纷停止运行。广州国光半年报显示,公司业绩同比下滑高达37.15,%,其股价从年初至今下跌幅度达35.79%(采用复权后价格测算),超过中小板同期22.85%的平均水平;齐星铁塔亦是如此,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5.27%,净资产收益率仅为2.88%,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下跌13.06%(采用复权后价格测算)。
“很明显,股权激励计划并没有刺激管理层的神经,在目前市场大环境下,股权激励如同鸡肋,很难达到他的其预期效果。”某私募操盘手钱灿对记者如是表示。
一位国信证券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公司所处的行业、行业所处周期对公司业绩成长影响非常明显,并不能简单地将企业业绩下滑归到股权激励上面,股权激励失效充当的是配角的脚色。”
东山精密的业绩印证了上述分析人士的观点。公司公告显示,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触发条件之一就是以2010年度净利润为基数,2011、2012、2013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较2010年增长80%、180%、280%,折合2011~201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5.6%;但公司中报预计,前三季度仅同比增长0%~50%。如此高的行权门槛让受激励人士的行权意愿化为泡影,这或许也是公司取消股权激励计划的重要原因。
不切实际的激励计划显有“肌”无“力”,对提升公司业绩毫无实质帮助,使得激励计划形同虚设或遭取消,引起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低迷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受益方行权的恶性循环或许才是对目前境况最合理的逻辑。
“金手铐”成离职诱因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中已经有6家公司相继正式公告停止实施股权激励的计划,不管叫停的真实原因为何,对于股权激励的受益者而言,曾经的金手镯如今却变成了镜中月水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