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工作总结
  • 试用期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范文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转正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生产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党建工作总结
  • 财务工作总结
  • 政务工作总结
  • 技术工作总结
  • 行政后勤工作总结
  • 金融类工作总结
  • 医院工作总结
  • 教师工作总结
  • 税务工作总结
  • 实习总结
  • 大学生工作总结
  • 少先队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写作指导
  • 半年工作总结
  • 学生会工作总结
  • 销售工作总结
  • 安全工作总结
  • 学校工作总结
  • 德育工作总结
  • 会计工作总结
  • 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 办公室工作总结
  • 培训工作总结
  • 社区工作总结
  • 工会工作总结
  • 思想工作总结
  • 单位工作总结
  • 农村工作总结
  • 卫生工作总结
  • 年度工作总结
  • 毕业总结
  • 人力资源工作总结
  • 部门工作总结
  • 学习总结
  • 幼儿园工作总结
  • 班级工作总结
  • 月份工作总结
  • 团支部工作总结
  • 党支部工作总结
  • 自我总结
  • 公司工作总结
  • 企业工作总结
  • 其他工作总结
  • 护士工作总结
  • 民政工作总结
  • 酒店工作总结
  • 乡镇工作总结
  • 大学生工作意识

    大学生工作意识

    一、认清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Ideology)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较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意识形态具有维护一定社会制度和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功能,具有统一一定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的功能,具有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旗帜的功能。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在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胡锦涛同志曾郑重告诫全党:“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做到警钟长鸣。”李长春同志在2014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也指出,“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要求,不断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从社会结构说,任何社会都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经济基储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其中,作为统治阶级意志集中体现的意识形态是整个社会机体的灵魂,它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从共产党执政地位说,正因为意识形态能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意识形态工作就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这对于党的执政地位的维护自然十分重要。从综合国力构成说,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文化,是综合国力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软实力,它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进取意识和爱国热情,希望祖国繁荣富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强国之林。但有时看问题简单,对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入的分析,常用理想化的眼光看待一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大都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们强调自我价值、崇尚个性,在价值取向上重现实功利、轻理论信念,要求改变自身的现状,理想信仰趋向多元化。如果我们缺乏清醒的认识,不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放松马克思主义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就必然会乘虚而入,与我们党争夺青年,争夺思想阵地;就会动摇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背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高等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将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而国际环境则日益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世界范围社会思潮激荡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极为重要。

    (一)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国际形势

    在国际形势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此后二十年间,“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共产主义已经死亡”等类似的标题和口号在欧洲国家出版的一些论著和报刊中随处可见。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和政治实力,将目标直接指向中国,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策略,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加紧与我们党争夺青年、争夺思想文化阵地。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在去年金融海啸后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国外敌对势力仍“亡我之心不死”,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总是借着各种机会拿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这些话题大肆炒作,吹嘘普世价值,总是把我国的个别问题扩大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一般问题政治化,利用一些纯属我们内政的事件和重大活动,对我们党和国家进行造谣攻击,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十分尖锐而复杂。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和冷静分析。

    (二)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国内形势

    从主导方面看,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面对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全面推进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得到巩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已经呈现经济成分多元化,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强烈冲击着、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想观念;人们不论是深层次上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是外在层次上的事业观、权力观、金钱观、利益观、幸福观、美丑观、爱情观等各种观念,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而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化,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造成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的弱点及其消极影响,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使我们一贯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价值取向上,重现实功利,轻理想信念;重报酬实惠,轻奉献与责任;重个性绝对自由,轻纪律规范约束。

    另一方面,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噪音杂音,既有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也有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

    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历来是各种政治势力争夺青年、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具备坚定理想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被赋予特殊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到校园与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周济同志在2014年10月撰文指出,“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时刻筑牢思想防线,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引导教育广大学生和教师,使教育系统的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

    1、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影响。全球化是一个经济、信息和文化整体发展和推进的过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一些腐朽的、金钱至尊的不健康思想和意识随之侵入我国高校的思想意识领域,腐蚀着我国部分大学生的价值信念。在全球化时代,西方国家凭借主导全球化进程,制定出许多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规则,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总体而言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缺乏深入的了解。这样就使他们过于向往西方,甚至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产生怀疑。从而导致他们价值取向的混乱: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淡化了共产主义的价值信念。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中引进的西方教育和文化,在给予我国传统教育多方面补充和启示的同时,无形中也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柔性挤压。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西方哲学、法律、政治、道德、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为大学生增添了比较、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另类样本和思想元素,使他们获得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更多角度。其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地位边缘化,使一些大学生政治理论观念的走向与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

    2、网络传播带来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网络迅速渗透到校园,一方面,使大学生获取了很多书本上获取不到的东西,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另一方面,网络这一全球性的传播媒介,使信息交流完全突破了意识形态封锁与时空边界,扩大了受众对信息的获取和发布能力,导致了多元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并存,为社会成员在价值和信仰上的理性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手段的作用受到很大削弱,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难度也在加大。在西方强大的网络信息浪潮面前,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被网络中错综复杂的思想意识所吞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受到削弱甚至被抵消。

    3、流行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流行文化是一种以青年为主要对象的流通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流行文化在校园的流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紧张和内心焦虑,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如果这种文化过分地强化和突出文化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消解了文化的意蕴和艺术价值,缺乏现代人文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的底蕴,缺少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使青年学生在淡忘自我意识和自我判断的状态下,单纯接受某种浪漫、奇异、刺激,不问其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在是非辨别、价值判断以及艺术欣赏等方面陷入混乱。

    4、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非主流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宗教意识形态、封建意识形态等两个方面。(1)宗教意识形态的影响。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的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不可避免地要带来一些消极影响。首先是由于宗教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对于宗教的信仰必然会影响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其次是一些邪教组织打着“信仰自由”的旗号,大肆宣扬反动言论,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团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再次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宗教渠道,向我国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必然威胁到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2)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封建意识形态是存在于封建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主要包括特权意识、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等典型现象,以及讲排尝铺张浪费,形式主义、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等,这些传统的封建意识形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充分发挥。

    5、意识形态宣传的滞后和被动,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同社会开放程度对其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相比,总体上依然呈现滞后和被动: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宣传中使用教条化的语言较多,很少引导大学生去认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二是宣传本身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新问题、新现象难以用理论说明,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灰色地带增多。三是传统媒体的主客体关系发生变化。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明确固定的。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产生,信息即时性传播,出现了传播主体与受众客体的共同在场,甚至受众从传播客体转变为传播主体,这极易使正确的声音弱化。

    三、新形势下医学院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体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导向功能、维护功能、排他功能和教化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一定的意识形态作为一面旗帜,为一定的社会或国家进行政治目标导向和社会价值导向,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符合目标的引导并对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阻止。所谓维护功能,就是意识形态总是要为一定阶级或国家进行合法性论证并为其经济基础服务,维护和巩固一定阶级或国家在思想上的统治。所谓排他功能,就是一定意识形态总是要对异质意识形态进行抵制、排斥,不允许其他意识形态的干扰与侵袭。所谓教化功能,就是一定意识形态总是力图让人认可和接受,并作为认识、评价、行动的标准和准则。

    我们认为,医学院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质就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教育广大医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医学院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性,从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多渠道建设校园文化、重视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传媒技术等四大方面做好对医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矗

    (一)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但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要特点和规律,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有效性不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注意理论深度,又要贴近现实生活,切实增强其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避免纯粹的理论说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交流思想,使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明辨事理、受到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应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专业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是重视一方而疏忽另一方,能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化枯燥为生动。比如,不仅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体会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关键时期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勇往直前和无私奉献精神,还教育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辩证看待诸如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不断等一系列客观存在的矛盾。

    但是,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医学院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要特点和规律,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够。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课教师以56.73%的比例成为了对学生成长具有最大影响力的一个人群;59.78%的同学表示“任课老师会谈到人生发展、医学职业发展等问题,但不是很多”。可见,学好专业技能无疑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任课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而老师在课堂上谈及人生发展、医学职业发展、思想导航等内容十分有限,而教育模式也基本上是课堂灌输式教学法,那种“我讲你听,我说你通”的传统灌输教学模式没有彻底改变。在对全员育人方面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医学生(95.4%)对我院全员育人工作本身持肯定态度,但是,只有13%的学生认为我院全员育人工作效果很好(6%)或具有一定影响(7%),大部分同学从未感觉(41%)或不知晓(29%)。可见,目前医学院开展全员育人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针对性、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调查显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缺乏,没有真正建立起结合医学院实际,以课题为纽带,以团队为基础的一支精干的、专兼结合的研究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没有实现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由组织推动到自我发展模式的转变,没有建立在选拔、考评、发展方面的长效机制。在对意识形态教育途径和方法创新的调查显示:除了目前的课堂教学、日常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形势政策教育等载体外,主动开拓新的教育途径与渠道还较薄弱。

    (二)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形成校园文化合力,建立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软环境还有待加强。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是学校的集体意识,具有潜在的渗透性。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活动,受到特定群体意识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医学特色的重点院校,我院历来注重把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多年来通过“医学人生”、“博雅讲坛”、“懿德讲坛”等特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忠实于医学事业,不仅要扎实掌握医学技能,更要做到“医者仁心”,具备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我们还注重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事件,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内容的讲座、主题演讲、诗歌朗诵会等,从而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历史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例如,开展以纪念医疗抗震救灾为主题的原创诗歌比赛活动等。此外,我们还大力开展医德医风系列建设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建立更加科学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对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医学院同样重视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封建迷信与伪科学等,特别是积极扶持如“邓小平理论研讨会”等马克思主义类社团的发展,把它们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阵地。这些都是对课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利补充。

    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对我院校园的满意情况很满意的占6.36%,比较满意的占37.64%,感觉一般的占45.45%,表示不满意的占10.55%。通过访谈,大多数学生希望校园文化的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师生,贴近实际;希望医学院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够更加规范和有序,希望校园文化的引领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创建文化品牌、典型宣传,形成校园文化合力等方面有待加强。大学的办学理念、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这些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起着重要作用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没有形成。另外,医学院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味、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来达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

    (三)注重实践养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化为热爱社会主义的行动,但是教育学生从实践中思考和领悟,提高实践对理论的体验性与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当代大学生普遍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渴望通过实践体验理论的魅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之间只有通过实践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每一个大学生入脑、入心。医学院注重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多年来,将“三下乡”、“阳光关爱”等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渠道的延伸,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把社会实践和课堂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课题型社会实践的深入推进,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互动学习。在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扩展学生思想境界的广度和深度,使青年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切实感受到奉献的可贵,体会到人生价值之所在。除此之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诸如东海大桥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切实感受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波澜壮阔,力争更好地配合课堂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前,已经呈现出了“参与积极、特色明显、项目丰富、服务面广”的特点,“实践增长才干,服务锻炼成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从我们的调查中反映出:近46%的同学对实践的活动形式表示了肯定,但是同学反映在活动形式、涉及领域、专业指导、时间安排上有待改进。社会实践是推动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如何引导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接受意识形态教育并从中反思自己的思想实际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将社会实践纳入大学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的与学分规定,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等的全程参与。

    (四)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与传媒技术,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主动占领网上思想阵地,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的工作手段方法相对滞后。

    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电脑、手机等在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中普及。为了能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医学院加强对校园网和BBS等网络渠道的信息监管和舆论引导,对一些宣扬自由主义、分裂主义、民族主义或含有其他反动的、不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及时过滤删除;对一些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则加强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理清思路;同时还在网络上开辟诸如“科学发展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专栏,以形成热烈而踊跃的讨论和学习氛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丰富性和便捷性,及时、大量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迅速、广泛、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利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主体性,淡化和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逆反心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说服力。通过博客、网络聊天工具、主题网站、飞信等载体,既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率,也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并成为未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生长点。

    但是,通过调查显示:目前我们主动占领网上思想阵地的能力还较为薄弱,网上舆情分析研判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于网上重大舆情动向的及时发现,针对网上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的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还有滞后的现象;缺少一批融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品牌网站,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专门的网络人才队伍不足,能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网名主持人或名评论员匮乏。

    四、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培养质量,影响到校园与社会稳定,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如何加强与改进医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灵魂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主题渗透到全员育人的各个环节。

    当前,在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激烈,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理直气壮地加强主流思想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强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要特点和规律,遵循“三贴近”原则,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用通俗的语言和大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深刻的道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要把理论的灌输和对错误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同时,注重增强他们的辨析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以能力提高为主导的新理念,改变过去单纯知识灌输的旧观念,将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学生自身的未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重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搭建意识形态教育的师资平台。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挑选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盟;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除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其中的主力军外,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后勤服务部门都要树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育人和服务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想办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从而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

    2、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阵地,搭建意识形态教育的学习平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堂依然是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自身必须全面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演进、逻辑起点等重要的理论内涵与现实依据,要告诉学生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之所以必然的、历史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理论的道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必然”。同时要结合科学的教育方法体系,如:高科技疏导性教育法、关心爱护情感性教育法、榜样示范激励性教育法、入脑管用说理性教育法、显隐结合渗透性教育法、亲身体验实践性教育法等。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凸显实效性。

    3、以党校为基地,搭建意识形态教育的组织平台。高校的党校,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选择成绩优秀、政治上进的青年学生参加以专题学习、走访调研、理论研讨、外出考察等为主要形式的党校学习,引导他们将自己的发展前途融入党的事业发展的洪流中;使他们在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局,了解市情、国情、世情和党情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成才观;使他们在正确把握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的同时,成为日后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的主流力量。

    4、以校内媒体为抓手,搭建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平台。校内媒体包括刊物、广播台、电视台、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等,抓住这些宣传载体,努力打造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讲坛。加强对各类刊物的管理,如:校报、杂志和出版物等,主管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保障意识形态安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络阵地的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的意识形态建设,主动研究网上传播的特点和艺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工作手段,拓展信息传播的平台和载体。要培养一支既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传播的队伍,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和文化价值观念占领网络阵地。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开展网络知识、网络道德教育,加强舆论引导,增强他们的信息选择、分析和辨别能力,提高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的免疫力。要充实丰富网络思想教育内容,不断满足大学生多样化、多层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解答他们的思想疑惑,回答他们关心的各种热点、焦点和疑点问题,切实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二)围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开展文化活动。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中国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源泉,是中国人民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搭建意识形态教育的文化平台。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神支撑和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抵御西方反动意识形态、腐朽文化渗透的环境屏障。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思想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充分发挥网络、广播、校刊、校报等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等,广泛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作具有时代特点、反映当代大学生风貌的文艺作品,用先进文化武装学生头脑,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通过积极健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开展,构筑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人文环境。

    2、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依托,搭建意识形态教育的活动平台。高校学生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课余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与管理,积极促进学生社团活动朝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优化育人环境。同时,鼓励社团开展读书演讲、诗歌创作、艺术鉴赏、体育赛事、摄影展示、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内容健康向上、高雅有趣且贴近生活和学习的活动中陶冶情操,使学生社团成为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搭建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平台。在高校培养学生的环节中,实践是重要的一环,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要特点和规律,采取对话、交流、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关系,重视教学中实践性的环节,使学生立足校内、面向社会、丰富认识、开阔视野,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展其长、相辅相成,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思考和领悟理论的真谛。根据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思考和领悟理论的真谛,避免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提高对理论的体验性与实效性。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显得更为重要。要为学生拓展实践平台,除了临床实习的医院,还要组织学生进社区、到农村或是在各种重要活动中担当志愿者,无论是早期接触病人还是临终关怀,都是学生在实践中体悟医乃仁术的本质,体会尊重病人、理解病人;敬畏科学、敬畏生命的医家大爱与责任的最好平台。同时,在实践平台搭建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多渠道培养医学生的兴趣,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境界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不仅有一副科学脑,还有一颗人文心。

    (三)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凸显医学院校育人特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医学院校而言,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影响,有些学生的价值判断日趋务实和偏重物质利益,因此要防止学生片面强调个人价值,不与社会价值取向和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相一致,最终陷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潭。

    1、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意识。我们必须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挑战,在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强化反渗透、反“西化”和反“分化”的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用爱国主义构筑起反渗透和反“西化”的防火墙。以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为主线,结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培养他们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以社会主义实践和当代国情为切入点,对他们进行当代爱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教育,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性认识。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使他们认清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鉴别力,有效地抵制和防御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图谋。

    2、提高大学生文化品位,抵御大众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大众文化产生和流行的重要场所,大众文化在校园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滋生蔓延,侵蚀着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文化品位,抵御大众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我们要将格调高雅、内容健康、弘扬主旋律的文化产品提供给广大学生,坚持不懈地遏制不良文化的滋生和蔓延,净化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文化品位。

    3、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文化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味、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然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开展文、史、哲、艺等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熟知这方面的知识,最终目的是借助文化素质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传统和道德的认同感,也就是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提高专业兴趣,强化专业思想。让学生牢固树立“生命唯一,生命无价”的思想,牢记求真务实、诚实守信是医学生乃至医者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要使学生通过提高专业兴趣,强化专业思想入手,引导其全面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通过组织学术征文、专业研讨、专题辩论、学者讲座等各种形式,创造浓厚的学术气氛,树立良好的学风,坚决反对思想浮躁、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等不良风气,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合格的医学事业的接班人。

    大学生工作意识〗上级栏目〔

    大学生工作总结

    分页: 1 2
    本文:大学生工作意识
    地址:http://www.wanyebao.com/daxueshenggongzuozongjie/47801.html
    Sitemap: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