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征兵工作调查报告
摘要:
基层征兵,是巩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由于近年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格局的发展变化,给基层征兵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的严峻形势日益突出。
关键字:人民武装 国防 征兵工作 严峻形势
调查时间:2007.07.22——2007.08.14
调查方式:采访,走访
暑假期间采访了安溪镇的人武部部长,街道的部分居民,部分适龄青年以及几个村的村委和民兵连长。由于天气较热,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调查地点:重庆市铜梁县安溪镇
走访地点:安溪镇人民武装部,安溪街道,安溪镇各个村
采访问题设置(据对象不同提问各异)::
1. 属于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
2. 受教育程度
3. 工作状况
4. 家庭结构和收入
5. 为什么做现在的工作
6. 今后的打算
7. 对征国防和兵工作的认识程度
8. 对征兵中的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典型采访对象说明:
对象一
安溪镇人武部部长,40多岁,公务员,大专文凭,在基层搞武装工作已有十六年多,遇见过各种困难和问题。对于近年来征兵人数难以达标,新兵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新兵挑剔地方,社会青年国防意识单雹对当兵的认识不够等现象深感焦虑,对征兵提出了很多建议。
对象二:
安溪镇黄荆村一民兵连长,50多岁,村委员,高中文凭,负责村的征兵工作和民兵训练工作。对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应征入伍人员年龄普遍偏小等现象有说不完的看法。
对象三:
一青年,以开摩托为业,初中文化,农村户口,家境贫寒。不了解当兵服役的含义,为求口饭吃到镇上开摩托出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无奈和迷茫。
对象四:
一初中生(接受采访时正在镇上摆摊帮父母卖鞋),城镇户口,以后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想当兵,太苦太累,还不好找媳妇。
对象五:
镇上的居民陈女士,40多岁,家庭主妇,城镇户口,有一儿一女,听说当兵后不好转正,不想让儿子当兵,怕儿子受苦。
总结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 报名参军的适龄青年人数逐年减少。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许多独生子女早就进入了征集范围,适龄青年数量逐年减少,给征集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大中专毕业生升学率提高,剩下不多的都是成绩较差或违规违纪的学生,三是外出务工挣现钱讲实惠的增多,在家的太少只占20%左右,并且在外地打工的青年回家报名参军的就更少。
2. 适龄青年流动性大、政治审查十分困难。农村青年升学后剩下的落榜生,大部分都到外地打工,流动性大,社会交往复杂,镇政府和派出所很难掌握他们的现实表现,更没有足够的资金、人员、和时间到他们打工的地方去搞正审,正审未搞清楚,送兵的不敢送,接兵的不敢接,又不能降低征集标准,所以很难完成任务。
3. 适龄青年特别是农村适龄青年和家长的国防意识淡保有的适龄青年选兵种、选地区,条件差的不去,兵种不好的不去,讲条件,讲待遇,怕苦怕累;有的家长不支持子女参军,认为当兵划不来,待遇低,不如打工学艺挣钱,每月至少几百元;有的不想去当兵在体检时就装耳聋、眼瞎;有的适龄青年参军目的不明确、入伍动机不纯、贪图好玩、混日子或为了安置工作等。
4. 基层单位和干部对做好征兵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关心支持征兵工作不够。有的认为征兵工作不怎么重要,有武装部在搞就行,征兵任务完不成无所谓,只要经济指标完成了就行,由于基层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有这样的认识,就会造成不支持征兵工作,造成人力上不加强力量,在资金上不落实,影响整个征兵工作。
5. 应征入伍人员年龄普遍偏小,文化程度偏低。由于18至20岁符合条件的适龄青年就很少,为了完成任务,每年都只有把18岁以下的青年动员起来报名体检,合格后做工作叫其入伍,这样循序渐进,每年小龄青年入伍的现象就普遍存在了;还有文化程度偏低问题,有的只读了两年初中或高中,报名时就填初中或高中毕业,因此就影响了新兵的文化素质。
6. 农业和非农业户口青年的征集比例的限制,与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不相适应。随着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和发展小城镇战略的逐步实施,各地非农业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非农业户口适龄青年比例也在大幅度上升,现在,各地仍按照过去非农业户口比例征集新兵,将很大一部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非农业户口适龄青年排除在服兵役的大门之外。
7. 由于安置政策上的原因和政策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农村青年报名参军的积极性。一是由于各地普遍推行退役士兵和士官货币化安置政策,又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义务兵优抚,退伍安置政策不同,加之部队吸引力减弱,导致许多适龄青年参军热情逐年下降,尤其影响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适龄青年的积极性。二是农业户口的义务兵和非农业户口的义务兵退伍时存在安置上的差别,非农户口的青年积极性比较高,想方设法要入伍,而农村户口的青年不愿当兵,认为当兵两年退伍后不安置,无经济补偿,存在城乡差别,所以参军积极性就不高。
建议措施:
1.加大征兵工作宣传力度。征兵工作宣传既要惯犯深入,又要扎实细致,宣传形式多样化,要利用电视、标语、会议、街头广播宣传,组织宣传车流动宣传,宣传内容上既要宣传人民军队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又要讲明当兵要准备吃苦,当兵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既要大造声势地宣传,又要求村镇干部走村串户地宣传动员,了解适龄青年及其家长的思想状况,要求各民兵连村委会要掌握每个适龄青年的基本情况,做好思想工作。
2.开展深入扎实的国防教育,为征兵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矗由于和平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因此开展国防教育意义重大。利用节假日,征兵、整组等时机开展宣传,利用学校国防教育课和政治课,开展中小学生的国防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服兵役的自觉性。
3.各学校要严格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减少初中生的辍学率,从而使所有适龄青年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提高新兵的文化素质,有利于部队的现代化建设。
4.由于存在农业户口的青年与非农业户口青年在退伍问题上存在安置上的差别,应由县级政府和民政部门作出新规,取-消-农-村-户-口与非农户口的安置区别,充分调动所有适龄青年的积极性,为人民军队输送更多的优质兵员。
5.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国防法制观念教育,可利用党校培训,会议、政治学习等时机有武装干部向他们宣讲兵役法规,尤其要向党政主要领导主动汇报武装工作和兵役工作,求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对相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制,指定奖惩措施,保证征兵经费的落实,把征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内容,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6.调整征兵时间,改冬季征兵为秋季征兵,提前三个月征集,一提高征集高学历社会适龄青年兵员的数量和质量。由于每年高校招生时间先于兵员征集,大学文凭又是步入社会的“通行证”,大多数家长和高中毕业生本人都把上大学作为首选,即或没有考上大学,有的复读,有的外出打工,到冬季征兵时,报名应征者微乎其微。改在秋季征兵,可吸引和动员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报名应征,有利于提高学历社会适龄青年兵员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应届高中毕业生具有流动性小,社会交往简单,现实表现清楚等特点,易于政审,可确保兵员政治质量。
7.建议国家应尽快立法征集地方大学生服兵役,其对象应包括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这是一件利国利军利民的大好事。大学生服兵役,国家教育部, 国防部早已规定。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不像世界人口小国几乎所有适龄青年包括大学生都必须服兵役,因而导致服兵役的是社会其他行业反复挑选后的青年,其结果自然是兵员质量不高。所以说,立法征集地方大学生服兵役的条件早已成熟,不但符合中国的国情、军情,老百姓也广泛支持,是完全可行的。
写在最后
在采访中,武装工作人员神情严肃,时而露出焦虑的表情,而非武装工作的普通人员在接受采访时给我的感觉是漠不关心。
近年来国内外政治格局和军事割据的变化,对征兵工作有 新的要求,这使得征兵工作举步唯艰。有国才有家,国防事业重于一切。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真心希望征兵工作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让国防事业稳如泰山,让祖国稳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