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第五部分“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七点“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中涵盖的内容很丰富。
首先,第一句话就划定了公共财政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涵盖内容:“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也就是说,公共财政体系那就是要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就是教育、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不够完备和较差的地方,应该能够得到更多的财力倾斜和关注。同时,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划分,财力的投入肯定也会有所侧重,该优先重点开发的地方,就要应该会集中财力开发,禁止开发的地方,当然也应该投入财力保护等等。 欢迎你
其次,“……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这里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简单的理解是否就是“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呢?显然,不够全面。结合后面有关转移支付的补充,比如同样一个地方,一个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一个是西部贫困县。人口都差不多,政府要做的是也差不多,可是财力却相去甚远。贫困的西部地区的政府显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办政府部门应该做的事,于是必须依靠中央的转移支付来填补财力上的亏空。目前,随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渐扩大趋势的发展,“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当然也是成为必然。上面对于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理解或许有些狭隘,一方面有必要进一步明细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另一方面还有必要重新检讨一下现有政府事权是否合理和恰当,尽可能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发挥公共财政的最大效益,非常必要。当然,最后一句补充很重要:“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第三,“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这句话最值得回味。既然要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那么在现有财力条件下,只有加大对基层政府财力投入才可能增强基层政府的能力。我们四川省刚刚搞了27个扩权强县试点,可以说27个县在经济上跨过了市一级直接垂直到了省,这肯定算是“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重要探索。减少省级财力拨付县一级时可能在市一级的延迟和跑冒滴漏。此外,既然要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那么除了上级财政直接拿钱,重新划分税收分成,也是更为直接和效率更高的一个办法。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
第四,“……,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这句话,作为盛产天然气的达州的达州人,我当然最为高兴。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为了东部地区的发展,我们西部地区不但要输出资源,而且还要输出人力,当地留下的却是残山败水的污染。东部地区富裕了,西部地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不但造成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鸿沟,而且造成东西部的矛盾甚至恩怨。还好,作为川气东送的气源地,我们达州终于赶上了中央就要施行的好政策,如何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我们西部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不但期盼,而且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