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2日,泰州市组织的特级(骨干)教师下乡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由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的葛余常老师执教的《分式方程二》听课学习活动。这节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葛老师将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设疑自探、质疑共探、解疑合探、悬疑再探,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设疑自探
课的一开始葛老师出示了一道分式方程,他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去解,而是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所呈现的解题过程哪一步做错了,并写出正确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既复习了旧知又强化了易错点,接着,葛老师又问:“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最后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还差哪一步,突出了解分式方程的重点步骤“检验”。这一环节问题的设计具有流畅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二、质疑共探
由刚才的检验,又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解不适合原方程?学生将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自主学习阶段,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为了预习而预习,漫无目的地看书;然后通过自主学习,问学生学到了什么?真正的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通过开火车的形式,不断地将知识体系加以串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葛老师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值得我学习,不是急于将知识点呈现出来,生怕学生说不全;另外对概念理解的分析也比较到位,将概念加以解体,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最后通过解一道分式方程,小结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
三、解疑合探
我个人认为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葛老师通过开启城堡中误区之门、思考之门、智慧之门、博览之门这四扇门,而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通过博览之门了解了“增根”的历史背景,其他三扇门题目又以选择题、填空题、辨析题、自编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了题目形式的单一化,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此环节中又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悬疑再探
葛老师在小结时也是具有特色的,他通过学到了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三个问题的抛出,明确了学生这一堂课的真正收获是什么?知识体系的间架结构有没有真正构建起来?避免了那种浮于表面形式的小结。最后,葛老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注意点通过框图的形式再一次呈现出来,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的,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的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