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9日,虽然学期尚未结束,学校的工作异常繁重,但我还是抽空参加了此次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2xx-xx年度通识培训,回首培训几天的经历,我觉得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内容却非常丰富,收获与感慨颇多。
一、衷心的感谢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知识和思维不能仅仅园囿于自身学科领域,唯有广泛地猎取有益的养份,才能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有助于在学科上形成新的突破点和成长点。
非常感谢负责组织此次通识培训的杭师大领导,他们通过精心的安排,为我们献上了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围绕着人文素养这一主题,我们聆听了文学、哲学、美学、法学、医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八位大家的讲座,童院长甚至亲自上场主讲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让我们受益匪浅。在与其他学员的聊天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这次培训还是抱有浓厚的兴趣的,而且越是跨学科越能激发学员的兴趣,比如理科老师很多喜欢人文类的讲座,而文科老师也热衷于医学保健的知识。我想这一方面是反映了学员提升自己学识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的确反映了组织部门的精心策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由衷的敬佩
此次培训讲座的几位老师都是各自学术领域中的大家,从他们的讲座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深深地为他们的学术修养和学术精神所折服。
比如,在著名女作家王旭烽平和的语言陈述中,我看到了她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徐岱教授富于激-情、讲唱结合的讲座里,我看到了美学不仅仅是空灵和神圣的,更是与人生密切相关的,美满的人生不能只是“活着”,而应该拥有“意义”,在徐岱教授的嬉笑怒骂间,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一位人文学者的真性情和睿智,崇敬油然而生……
三、深刻的感悟
此次培训,虽然主题主要围绕人文素养,但是在聆听培训的过程中,的确对自己在教育方面激发起了非常深刻的反思和感悟。
比如,在董平教授的讲座里,我不仅学到了他对儒家的教育思想与人格养成展开了哲人式的解读。更对教育的目的有了重新的认识,体会到教育就是要达到“变化气质,完善人格,成为君子”之终极目的。童教授主讲的“陶行知与生活教育”是我平时也非常感兴趣,并努力研究和实践一项内容。童教授所概括的陶行知先生的八大教育精神让我看到了自己事业努力的方向,同时他所介绍的生活教育理论,也促使我们深刻的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否体现了生活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标是否是培养“真人”?教育的内容是否以“生活”为中心?教学方法是否是“教学生学”?我想,这些反思正是让我们的教育进一步走向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思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