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中秋佳节,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不过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青岛港工作的农民工很多人仍坚守在岗位上,但他们并不孤独,青岛港早已为他们特别准备了"亲情盛宴",在这里他们同样过了一个亲情融融的节日。
走进青岛港前港公司装卸一队会议室,一片欢声笑语。原定于9时召开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欢度中秋联欢会,8:45人员就全到齐了。桌上摆满了青岛港自己制作的月饼,还有新鲜的瓜果,阵阵飘香,孩子们在快乐地追逐玩耍,大家沉浸在亲情的海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谈着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向往,还表演了快板、诗朗诵等自编的节目,虽然不是很专业的表演,但那自信的表情和认真的动作却是真情的流露,在港口工作的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青岛港特别安排好在港上坚持节日生产的农民工。青岛港集团提前为他们发放了月饼、花生油、调料等节日礼品,各个单位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座谈会等,还有的邀请职工家属一起欢度中秋。对于只身一人在青岛的农民工,所在的队还将他们邀请到队长家里一同过节。农民工们在青岛港感受着像家一样的亲情氛围。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不要看不起农民工,咱城市工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谁看不起农民工,就是看不起俺爹俺娘"。所以,青岛港称农民工为"兄弟", 在港口工作生活中,与正式工一个单子拿工资,一个食堂吃饭。
据了解,在青岛港24000多人中有8000名农民工,20多年来,青岛港的农民工从过去的单一装卸工发展成机械司机、理货员、船舶水手等20多个工种。在青岛港,每个农民工都能评职称,都能得到重用。目前,青岛港已经有十分之一农民工在青岛、黄岛购买了住房,有五分之一的子女进入了城市学校,有近150人开上了私家车,真正成为了城市的一员,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活。(
2.
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共有3名农民工代表,这是中国第一批农民工代表,代表着全国2亿多的农民工兄弟。两会的热点之一就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国务院总理xx3月14日也在北京表示,正在贯彻关于积极稳妥地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同时,着力解决农民工生活和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培训、子女上学和社会保障。所有这些都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倘若农民能在该城市落户,如果农民的收入低于该城市的最低保障线,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领取社会救助金;而且现在有些城市存在地域歧视,外地人受到本地人的歧视,户口落定后,农民在该城市就是“本地人”,在就业、就医、买卖方面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农村的教育存在很多的弊端,尤其是那些偏僻遥远的地方,在教育资源、教师队伍、收费交钱等方面缺少专业性、系统性和监督性,若子女有该城市的户口,以后就不用在走读费或借读费等上花多余的钱,也可共享城市各种各样的资源。
另一方面,现在“用工荒”问题也相较突出。农民在外打工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工作或建筑工地等地区,在他们外出积累一定的经验,相关行业有了一定技术专长或有了一定的积累资金后,有人就会选择回家工作或者就是自主创业,在当地工作,离家近可以就近照顾家里,应付突发事件方便,而且内地的消费水平较低,创业也相对容易。农民把在外地学的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发展当地经济。所以农民工回乡也是一种趋势,但是不论是农民进城落户或是回乡发展,农民问题是值得重视的。由其在中国,农民和农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解决农民工的问题上能达成共识就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