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中国
  • 企业动态
  • 网络营销
  • 展会信息
  • 人物专访
  • 财经日历
  • 科技前沿
  • 健康知识
  • 伊坎被称为华尔街最危险的人

    今年年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对伊坎进行采访,标题正是“美国商界最危险的人”。 “企业狙击手”、“激进投资者”、“最成功的投机家”等,过去四十年里,伊坎这个名字,给美国商业界制造了不少麻烦,为他自己和集团投资者赚取了大把银子,同时也收集了不少外界送给他的名号。 不论被冠以什么样的称号,富有、对商业游戏着迷、对买卖抛售精通、对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有着敏锐的嗅觉和独特判断力,一直以来,伊坎得意于自己的“历史成绩”,对于在商场上留下的带有伊坎标签的案例,也颇为津津乐道。 伊坎的办公室位于纽约曼哈顿历史悠久的通用汽车大厦(GM Building)顶楼,在这间用木地板装饰的房间和走廊里,到处陈列着过去四十年里,美国金融史上“伊坎式”的出名案例,比如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代理权之争(proxy fight)以及董事会袭击(board assaul)带来的战利品。其中包括环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 Airlines)的飞机模型、ACF工业公司(ACF Industries)生产的玩具火车,前者奠定了他作为顶级交易员的名声,而后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是他的“私人提款机”。 摩托罗拉(Motorola)、米高梅电影制片公司(Metro-Goldwyn-Mayer)、德士古石油公司(Texaco)、纳贝斯克公司(Nabisco)……伊坎对于企业的“征服史”,几乎是美国商业界大公司的“波折史”。 “我是伊坎……”,几乎所有公司的CEO都害怕接到这样的电话,这很可能意味着“麻烦”的开始。 一战成名 在伊坎管理经营的“伊坎报告”(Icahn Report)网站上,他的“发迹史”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他在“About Me”的板块中写道,“我的职业生涯开始于1961年,而在一位叔叔的帮助下,1968年我在证券交易所购买了一个席位,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 然而,在媒体的报道中,伊坎则更像是《泰坦尼克号》里在酒馆中赌博的杰克。有好事者翻出旧账,称伊坎当年在做股票经纪人时依靠投机技巧的确轻而易举地赚取了4000美元的原始资本,不过他在第二年就全都赔了进去。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大学都没能毕业的他开始以惊人的毅力抽出时间上夜校充电,从零开始学习会计、证券分析等基础课程。 在漫长的70年代里,伊坎只是周旋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买卖。但他已经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真正让伊坎“一战成名”的是1985年,对环球航空公司漂亮的恶意收购。1984年初,环球航空集团进行了一次拆分,集团高管们当时认为状况不佳的航空业务不会吸引他人的注意。他们不知道,伊坎已经召集了一大批资金雄厚的合作伙伴做好了猎食的准备。从1984年9月开始,他们开始以不为人注意的小额交易,在10美元左右频繁买进环球航空的股票。 1985年4月29日,伊坎持有的股票终于超过了5%。按照规定,他必须在10天之内向公众披露其股票持有情况。也正在此时,伊坎突然开始疯狂买入,在短短10天规定的披露期内将持股数量又增加了16%。 直到5月10日,伊坎正式向监管方公开持股情况,并表示将会寻求环球航空的控制权。此时,股价升至每股17~19美元,5月21日,伊坎承诺将以每股18美元的价格买下公司所有剩下的股票。 这时才意识到大事不妙的环球航空公司决定向纽约的联邦法庭起诉伊坎。在打官司的过程中,伊坎的股票持有量从25%上升到32%。到了8月初,伊坎手中已经握有45.54%的普通股;到10月,这个数字达到了52%。 这场恶意收购的结果是,凭借着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伊坎和他的合伙人们系统而有计划地将环球航空公司的资产变卖殆尽。伊坎本人获利约1.5亿美元。 看中一家公司,以低价大量购买公司股票,获得进入董事会的机会,之后推进公司管理或决策改革,让公司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然后迅速套现,伊坎的恶意收购手法听起来并不复杂,却在此后以这种方式先后盯上过20多家企业。
    伊坎被称为华尔街最危险的人〗发布于〔

    科技前沿

    分页: 1 2
    本文:伊坎被称为华尔街最危险的人
    地址:http://www.wanyebao.com/keji/20386.html
    Sitemap: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