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秋季开学,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约47.8万人,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4.4万人,比 2000年同期增长了39.3万人,达历史新高。在随迁子女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北京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公立学校为主”的方针,在全市公办学校就读的约33.9万人,占总数的70%。
面对巨大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自200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12个有关做好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确立了一整套从接收随迁子女入学到规范自办学校管理以及对随迁子女教育工作加大扶持的政策和措施。
对接收随迁子女较多的区县和学校北京市设立专项经费予以专项补助,为已经批准的自办学校配备基本办学设施设备,资助取暖费,并先后投入750万元在朝阳、丰台、大兴、昌平等随迁子女较集中的地区建设了5所流动学校。对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经审批合格自办学校学生予以杂费补助。对已批自办学校基本教育教学设施予以配备,包括:教室黑板、课桌椅、教室照明设施、班级小书架、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学生饮用水电热水器、速印机等,总计价值1300万元。其中教室黑板1047块、课桌椅27880套、教室照明灯10294套、教室小书架1714个、中小学课外读物133360册、57台学生饮用水电热水器和69台速印机。
北京市各区县教委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挖掘公办学校资源,扩大公办学校接收数量。
海淀区把随迁子女纳入“电脑派位”,开展自办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和“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评选。在安置因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腾退自办校学生的过程中,坚持分流到公办中小学就读。目前,该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校就读的比例达到85%,所有借读生与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区政府每年投入经费约4-5亿元。
丰台区积极挖掘公办学校潜力接收随迁子女,公办学校接收比例达到76%。通州区专门指定永顺小学、司空小学、南关小学、北关小学、东关小学、民族小学(均为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