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有种错觉,此时自己正置身某条商业街。
一位“黄T恤”拦住他说:“同学是新生吗?新生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免费使用行李车搬运物品。”黄T恤的背后,印着“M-ZONE”。还没等“黄T 恤”说完,又有一个人凑上前来,“同学,联通送3G智能手机!”
这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吴克看见文化广场前、食堂和宿舍门口挤满了移动、联通,甚至是健身房的促销展台,布告栏上方贴着腾讯微博、中粮悦活等产品广告,大众、奔驰在教学楼前随意穿行……习惯了高中校园的他,这场景从没出现过。
吴克刚上大一,现在他成了商家眼里的金主,它们涌向他,企图控制他的消费。
越来越多品牌开始重视校园市场,招商银行曾推出首张学生信用卡Young卡、苹果公司的经销商将体验店开进北京大学、可口可乐在开学和军训期间给学生提供免费饮料、新浪微博开车去火车站迎接新生、Levi's总是在学校做Live秀、宝马这类高档车品牌也会去清华大学赞助活动,甚至连杜蕾斯都不想放过校园……
“Levi's北方区总经理和我说,她并没有期待现在,而是希望激发学生对Levi's的渴望,这种渴望聚集到他们工作后发第一个月薪水时爆发。”新鲜传媒Freshmedia CEO纪中展对《第一财经周刊(微博)》说。这家公司专门做校园营销,曾给Levi's做过校园Rock Party。它的员工人数还不到50人,但全国高校中却有8000多名学生是其兼职员工,他们或许正穿着M-ZONE的T恤在发宣传单,也有可能正在一场校园秀现场帮工,兼职的学生们是校园营销产业链上的重要部分。
2004年,纪中展发现了校园营销这门生意。当时并没有多少商家重视校园市场,偶尔有品牌做校园宣传,也是学生会做活动主动拉的赞助,这些品牌多来自学长们开的公司或是学校周边的餐厅。纪中展称直到2006年,新鲜传媒的年收入都只在100万元人民币徘徊,但最近这两年增长了40倍,每年收入都在4000万元左右。“客户数目并没有快速增加,原因是它们对校园营销的投入在猛增。”纪中展估算商家今年在高校投入的营销资源将近200亿,其中TMT 和快消行业的投入居前两位。
3月,陈丹已经开始忙今年的高校迎新工作了,虽然离迎新的时间还有半年。他是北京移动海淀区的大客户部销售员,在公司内部,校园用户一直被当成是集团大客户来操作。到了8月,陈丹和1000多名同事聚在一起预演迎新情境,物流车辆何时进校园、用时多久搭建好促销展棚、礼品如何交接、遇到下雨天气现场要怎样安排……这些都要掐表计时、提前有对策。
在陈丹的工作日程里,6月前他必须完成海淀区30多所高校关键人物的拜访工作,这决定了接下来和联通、电信员工的竞争中自己所处的位置—7月,运营商会争着代学校向新生邮寄录取通知书,里面夹寄手机卡或广告册;8月底9月初,运营商都会免费提供车辆,到火车站、长途客运站接新生,在车上向新生销售手机卡;报名结束后,再抢着与校方共同策划、承办校园迎新晚会,运营商会提供场地布展、宣传物料、奖品,在晚会过程中进行业务、品牌宣传。也许是不知该如何平衡,西安培华学院开了两次迎新晚会,分别由移动、电信赞助。
校园竞争中,没有谁比这三家公司更激烈的了,8月中旬就开学的清华大学成了它们的首战地。
刘若晴手里正拿着中兴(微博)G3手机走在校园里,一位握着手机辐射检测仪的电信员工追上来要给他的手机做检测,电信最爱喊的口号是“考上清华不容易,电信手机辐射低”,它的展台前还立着大幅广告—如果G3也算3G,那么国美(微博)就是美国—这些并不是在宣传自己,而是在讽刺对手移动。
移动和联通也有自己的口号,来看看今年各大高校运营商的迎新横幅吧,它们总是针锋相对。“动感地带,我的地盘,享受大学生活,拒绝做个翼(鸟) 人”—这是移动针对电信的口号;“走沃的高速路,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折腾去吧”—联通这样打击移动;移动送给两位竞争对手的:“移动LTE时代,神马天翼、沃派都是浮云”……这在通信行业被看作是“营销技巧”,更恶劣的“技巧”还有剪断对手的校园光缆,今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都发生了这类事件。
此前衣服都由父母代为购买的吴克还有些不适应新校园,但他很快做出了人生第一笔重大消费—在选择了188开头的动感地带手机号后,充了500元话费,这样他能得到一辆免费的自行车。排在队列里的同学,有人充值80元返了70元话费,也有人充500元拿到了一部新手机。在这座校园里,动感地带那枚橙黄的标识随处可见,同学们说“满城尽是M-ZONE”,不光是校内,吴克发现学校周边中国移动(微博)的营业厅也很密集。
谢佳觉得自己要比吴克“幸运”一些,她在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就得到了一张动感地带卡,尽管工信部曾对此下过禁令,但仍无济于事,三家运营商都在这么做。“7月25日中国移动还打电话问我是不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位于南京)的新生,说通知书里的电话卡可以开始用了,里面有话费,当时心情大好。”
许多高校都把动感地带手机卡作为开学必备品送给新生。在《第一财经周刊》的采访中,中国人民大学的动感地带卡是夹在录取通知书里发出去的,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则把它放在新生开学领取的“新生袋”里,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给班里的同学每人发了一张,并告诉他们以后班级事务都会通过这个号码传达……
2011年有近650万大学新生入学,而全国的2493所高校中,在校大学生约3000万人,大公司们都在盘算着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刚出站口,刘晖就看见有人举着北京大学的牌子,上面还写着“新浪微博迎新接站”。他随学长坐上新浪微博大巴,车从北京西站一路开往学校。为了抓住学生用户,新浪微博决定发展学生社团,尽管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公司人用户,但这家公司希望自己的用户群能更年轻些。这是互联网公司偏爱的做法,腾讯、人人网(微博)等都是如此,它们找来学校的活跃分子组织社团,给他发工资并提供活动经费。每年开学,这些社团和文学社、排球社一样招新,不同的是,他们会有更多的资源,比如组织迎新,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学校的新生,成了新浪微博迎新大巴的首批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