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应进入柔性生产模式突破贸易壁垒
起重机械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设备,在建筑机械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论经济运行环境是否放缓,我国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幅度必然要保持稳定,因此,起重设备不论在技术的自动化市场上,还是在规模效益上,都保持了稳健的增幅,使制造产业链日趋成熟,经营模式得到改善。目前,我国起重机行业的自动化发展仍是主战场,为了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赠加交流合作的机会,加快国内起重机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提高自主化水平就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关专家认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起重机市场,我国的中小吨位的起重机市场急剧扩张,而大吨位主要是技术型导向,受发动机、液压件以及电控系统的技术障碍,其技术突破主要依赖进口和国内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恐难有技术沉淀和资金优势的支撑。因此,起重机行业要在细分市场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的产品,提高自动化水平。我们知道,起重机的更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传动与控制的改进。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应用到机械的驱动和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实现起重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而这两种功能的实现可以使起重机具有更高的柔性,以适合多批次少批量的柔性生产模式,提高单机综合自动化水平。
所谓柔性生产模式,即使起重机制造企业从应用起重机辅助设计系统,提高至应用计算机进行模块单元化设计。这不仅是一种设计方法的革新,更能影响整个起重机行业的技术、生产和管理水平,使新产品的研制速度、新老产品的血液更新效率加快,满足了与国外产品进行配套的通用化要求,控制元件的革新与应用就成为品牌优势。因此,我国起重机械企业应该在利用与发达国家行业企业交流竞争合作的机会尽快学习对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对内坚持自主研发,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性能优越、质量过硬的国产设备打开国际市场,吸引更多的发展资源和资金来源,突破贸易壁垒。
中国起重机网指出,提高自动化市场的技术标准,扩大产品的品种体系,建立完善的产品研究和开发体系,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而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扩展,也为起重设备行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找清了企业品牌发展的道路和通过不断完善自我、拓展市场的途径,使我国起重机行业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增加了自主创新的筹码,迎来了崭新的未来。
〖
起重机械应进入柔性生产模式突破贸易壁垒〗发布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