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中国
  • 企业动态
  • 网络营销
  • 展会信息
  • 人物专访
  • 财经日历
  • 科技前沿
  • 健康知识
  • 温州"中国鞋都"赊账拿货生意一律不做

      闹得沸沸扬扬的温州老板“跑路潮”如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前几天,“跑路”老板中身价最高的温州“眼镜大王”、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终于从美国回到温州,着手处理企业欠债问题。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福财也返回温州。经过多方救市,温州金融和制造业的负责人不再恐慌。但这一危机对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仍然存在。

      昨天,本报记者走访位于温州双屿村的“中国鞋都”,探访一个鞋材市场在此次危机中的经济生态。一些小企业老板纷纷表示处境困难,旺季不旺,做生意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一见面就问客户跑了几个

      昨天上午10时,温州市宏锦鞋材市场内冷冷清清,偶尔有一两辆轿车进出。店铺里的老板和伙计有的在上网,有的闲坐,有的三三两两站在店前聊天。往年的旺季从八九月份开始,生意忙得做都做不过来,但今年一直旺不起来,店铺门前门可罗雀。几个聊天的老板在谈论收回欠款的事。

      “现在老板见面,不再问最近生意怎样,而是问‘你跑了几个’。”“小赵鞋料”的老板小赵说,“跑了几个”的意思,指的是平常联系的鞋厂老客户中,有几个老板“跑路”了。

      从今年4月开始,温州中小企业陆续发生资金链断裂现象,并呈愈演愈烈之势,有企业老板丢下企业和员工,独自一人逃掉,这在当地被称为“跑路”。八九月间,“跑路”的老板日渐增多,在中秋节前后达到高潮,因为中秋节是温州传统中收账的日子。一家鞋店老板说,以往每年都有老板“跑路”,但今年的情况最严重,而且以前跑的都是些生意做不下去的小老板,今年连一些温州知名企业也出了问题,这让大家忧心忡忡。

      小赵说,他有两个客户,分别在4月和8月跑掉了,欠下十几万元货款无处追讨。不过,他手中掌握有几十个客户,跑掉一两个还不伤元气。他说,这个鞋材市场里,几乎每家店都有一两个客户“跑路”,对一些更小的企业可能就是致命的打击。

      温州人以前都赊账做生意

      温州有赊账做生意的传统,如鞋材市场的老板们,从自己的进货渠道那里赊账拿货,再用同样的方式赊给鞋厂,每个行当的老板都是如此。这一点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记者在采访小赵时,旁边一家鞋材店的老板插话说,他去云南、广东等地进货,问对方是收现金还是赊账,对方都说只收现金,在当地讲赊账要被笑话的。

      小赵说,他的几十家客户欠他的货款加在一起有三四百万元,其中大部分4月份就该还的,以往6月份总能还上了,今年到现在也讨不回来。上门要账时,老板要么躲,要么坦白地说,只能开一张到11月才能拿到钱的支票。

      “11月份能拿到钱就不错了,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刚才插话的老板跺着脚说。

      小老板们被“跑路”和欠债整怕了,一家店铺的老板娘小陈说,现在只有带着钱上门拿货的生意才做,那种从厂里打个电话,让他们送货上门,赊账拿货的生意一律不做,因此推掉了很多单生意。但她说,总比钱货两空强,如今安全第一。

      信誉好的鞋厂也受到牵连

      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记者在双屿村“中国鞋都”看到的景象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惨。这里约有6800家鞋业企业,道路两边都是制鞋企业,记者沿途看到,大小鞋企基本处于开工状态,几层高的厂房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传出机器运转的声音,一些厂区或公司门前贴着招工广告。

      但几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板均面带愁容地说,他们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次危机的影响,虽然在开工,但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原因之一便是鞋材供应商不再按惯例赊账发货,只接受现金拿货,而鞋厂的资金也收不回来。

      宏锦鞋材市场董事长白琼璟透露,一些鞋材老板发货量已经缩减了一半。

    温州"中国鞋都"赊账拿货生意一律不做〗发布于〔

    行业中国

    分页: 1 2
    本文:温州"中国鞋都"赊账拿货生意一律不做
    地址:http://www.wanyebao.com/hangye/1374.html
    Sitemap: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