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市小产权墓利润远超房地产
我国《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不得对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但记者日前在北京、辽宁多地采访发现,不少地方的农村公益性墓园正成为面向城市居民热销的“小产权墓”。
“95%以上卖给市区”
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外,墓地推销员发来的传单介绍,“北京十三陵盘龙台公墓,清明节9.7折优惠,70岁以上老人参观,免费上门接送”。然而,记者查询民政局相关批文后发现,这是一家位于昌平区德陵村的公墓,属于农村公益性公墓。这里的销售人员说:“95%以上的都是卖给市区的,性价比合适”。
坐落在辽宁省新民市陶屯镇羊草沟村的“圣河山生态息园”,也是农村公益性公墓,违规对外销售墓穴达3年多,当地民政局局长听闻记者采访此事竟然推说“什么也不知道”。
开发商利润超200%
在辽宁“圣河山生态息园”,记者见到,各种墓穴中,最低价格为3880元,最高为6.88万元。销售员说,目前正在建设新的墓穴,总体规划面积将达到2000亩。新墓穴面市后价格将大幅上涨,例如面积较大的家族墓起价达到30万元,以前按照墓穴卖,以后将按照平方米卖。调查过程中,销售人员多次奉劝记者“快快出手”,理由是“墓价节节攀升,投资收益有保障”。
有关数据显示,仅仅三四年时间,北京市属的15家经营性公墓中,除了八达岭人民公墓没有涨价,宝云岭墓园年均涨幅10.3%以外,其他公墓的最低价格年均增长率都在25%以上。“小产权墓”也闻风看涨。
在北京,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陵园墓地开发的利润,远远超过房地产业。目前的基本做法为,与当地村委会、乡镇或者民政局合作,由对方出地,老板投资。由于公墓是免收营业税的,除去单个墓穴石料的钱(按20%匡算)和土地成本,开发商的利润超过200%。
相关部门“睁一眼闭一眼”
一些购买墓地的市民表示,并不知道农村公益性公墓属于“小产权墓”。如果民政部门明知墓园属于违规销售,就应该公示禁止购买。但这些“小产权墓”园违法销售多年得不到处理,说明相关部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近年来殡葬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些大城市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的比例失调,满足城市低收入群体需要的公益性公墓严重短缺,有些人感受“死不起”,这给低价“小产权墓”带来巨大市场。
专家建议,民政部门应严格按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公墓建设规划,村镇级公益性公墓对外出售墓穴的,其用地按非法转让土地论处,严肃处理其非法占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