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到***高专宣传部工作至今,***已为学校的宣传事业奋斗20年了,20年来,宣传部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他却始终在自己喜爱的工作领域里耕耘,始终以工作为重、以学校为家、以师生为友,为学校的宣传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年来,***在省市各级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新闻稿件、摄影摄像作品1000余篇(次)。为了采访、写稿和寄送稿件,他都要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经常要写到深夜,早上便在上班前将稿件寄送至有关新闻单位。时间久了,“***”三个字经常与“***高专”四个字出现在省市各级媒体上,《***日报》社、***电视台、***电台的同志都称赞他对新闻事业执着的吃苦精神,学校的学生记者们也以他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由于在工作中的吃苦耐劳、尽职尽责,他多次被评为***市新闻报道工作先进2014个人,省、市各级新闻单位优秀通讯员。他获得校内外各种奖励100余次,曾作为***市十件新人新事候选人上报市委宣传部,在党委宣传部工作期间,还曾于1989年至1990年和1997年度两次主持宣传部工作。***四次被评为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2014个人,2004年被中共江西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2014个人。2004年,他撰写的两篇论文获得全国高校广播电视工作研讨会一、二等奖,其中《加强我校广播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文获得大会一等奖之首,受到全国100多所大学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对待工作。由于学校宣传部门人员少、事情多、任务重,为了做好工作,他经常是连下班的时间也顾不上回家,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有时遇到学校重大的活动,双休日和节假日也顾不上休息,精心策划,及时进行对外宣传报道工作。自己经常是在身体不好,家庭负担重的情况下,仍然以工作为重,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从不叫苦叫累,受到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称赞。
他担任广播站指导老师时,充分关心、爱护广播站的学生干部们,帮助广播站的同学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经常主动找学生谈心,解决学生的思想顾虑,使他们在广播站能充分发挥作用,能得到锻炼,能提高素质,能学会办事,能学会做人,从而使***高专广播站成为学校最活跃和最有凝聚力的学生社团组织,成为很多新生进校的首选学生社团组织。在广播站指导期间,他敢想敢做,创造性地设立了“点歌台”栏目,该栏目一经推出,立即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成为师生空中祝福的一个平台。接下来又推出了以报名、面试、笔试、复试、实习考察一整套招聘学生记者的方法,成为学校学生社团组织学习的典范。他还利用暑期组织广播站学生记者开展新闻写作、采访报道的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到***市各县区进行采访实践活动。1996年6月,广播站成功地举办了全省首届高校广播工作联谊会,与会代表对***高专广播宣传工作赞不绝口,给予了充分肯定,使得***高专广播站在江西省有相当的影响。校党委书记、校长黎祖谦教授多次为广播站题词,勉励广播站的师生们更好地宣传学校、服务师生。尤其是他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经常为学生解难相助,与他们进行沟通,他自己工资本来就不高,爱人下岗在家,还有儿子上学读书,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但当他得知哪位同学生活、学习有困难,他都会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给予帮助,并用自己真诚的心与同学们交谈,使同学们感觉到广播站像家一样温暖。从广播站走上社会的同学最难忘的是平易近人的黎老师,经常是进行电话问候或是登门拜访,以感谢黎老师的师恩。
现在,***仍然在自己喜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岁月已无情地称他为老宣传工作者了。回首往事,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学校;展望未来,他将继续奋斗在学校宣传第一线,他将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一个宣传工作者、一个***员对党的宣传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在***看来,默默奉献就是忠于事业。
1988年,我从***调到***局工作,从此与宣传思想工作尤其是新闻宣传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先后干过电视转播、电视报发行、社管、文秘、办公室主任工作,现任***台记者兼总编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新闻宣传工作。十几年来,我干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做人,勤勤奋奋学习,兢兢业业工作,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一行坚实的脚印,也
在宣传思想工作阵地上抛洒了几多辛勤的汗水。
新闻宣传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正确的***引导人的光荣职责,发挥着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从步入广播电视行业的那天起,我时刻没有忘记为自己不断“充电”。我先后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有关新闻知识,取得了自学考试大专文凭和中央党校本科文凭。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质的同时,不断向书本学,向同事学,从实践中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掌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本领。由于学习、工作上进步快,于1997年光荣加入了中国***。
做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记者工作很辛苦,白天出外采访,晚上回来还得点灯熬油、绞尽脑汁“爬格子”,甚至通宵达旦“开夜车”,这是常有的事。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奔波,往往是双休日或节假日,别人正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在消闲旅游、娱乐、干家务时,恰是我们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不知道的人,认为记者工作轻松愉快,天天游山玩水,还能“名利双收”,其实不然。当然,有苦就有甜,苦中也有乐。每当自己成功地报道了一起事件、一个典型人物,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变成铅字出现在报刊,见到自己的新闻作品在市电视台甚至省电视台播出时,成功的喜悦无法言表,成就感、自豪感顿时油然而生,觉得生活很充实。
近年来,我累计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2000余篇,地级以上发稿400多篇,其中有2篇新闻作品分别获得2001年度全市优秀稿件二、三等奖。特别是2003年,在市电台、电视台分别发稿近70篇,在其他地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10余篇,在县广播、电视台分别发稿140多篇,内外宣任务完成情况均居全局记者之首,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和肯定。
作为总编室副主任,除了承担一定的内外宣任务外,还要做好传帮带,担负很多事务性和管理工作,自然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但我从无怨言。工作学习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忘我工作,团结同志,带领全室同志齐心协力,一次次圆满完成了各项宣传、工作任务,树立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对外形象。本人也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局先进、优秀工作者。
在今后的工作,我要发扬优良传统,克服缺点与不足,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穆青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为榜样,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热情歌颂光明,大力呼唤正义,勇敢揭露***,无情鞭笞***,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三贴近”,深入一线采访,努力拍出好镜头,写出好稿件,办出好节目,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再做新贡献。